小兒科廖季馨醫師/ 楊曜旭 醫師

 

一、認識過敏

過敏疾病的致病機轉相當複雜,簡單的說一是遺傳因素,一是環境因素。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

當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過敏原(如塵蹣、蟑螂、花粉、貓狗短毛、黴菌等)後,體內會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包括IgE抗體大量製造,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加,肥大細胞活化並釋放過敏素(如組織胺等)。

除了過敏原外,尚有一些屬於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如二手菸、病毒感染、乾冷的空氣、溫度的變化等亦可在這些小朋友敏感的黏膜及皮膚上引起過敏症狀。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過敏疾病特別好發於感冒盛行及溫差大的秋冬季節。

遺傳性過敏病基本上:

1.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

2.其發作的部位,與其所遺傳到的個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當具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於出生後的六個月內,受到環境中其所遺傳到的致敏因素的誘發,會於其體內形成過敏性的免疫防禦機轉。

此過敏性的免疫防禦機轉一旦形成之後,若環境的致敏原沒有經由改善環境而降低,則病兒會於其遺傳異常的各個器官組織(如支氣管、鼻腔、眼結膜、胃腸及皮膚等)形成持續進行的過敏性炎症反應。

 

 

二、過敏性發炎反應

氣喘病:發炎反應發生在支氣管。

過敏性鼻炎:發炎反應發生在鼻腔

過敏性結膜炎:發炎反應發生在眼結膜

過敏性胃腸炎:發炎反應發生在胃腸

異位性皮膚炎: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

 

 

三、別錯將過敏當感冒

        呼吸道的過敏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的症狀非常相似。因此,如果發現小朋友常常感冒,或是感冒症狀不易痊癒時,就必須考慮是否有過敏的問題。

簡單的區別:單純的過敏並不會引起發燒的症狀,且過敏的症狀好發於半夜及清晨。

 

 

四、過敏的原因

治療過敏疾病,最重要的是找出過敏原並且避免它。

1.遺傳因素:

父母親中一人有過敏體質,則小孩有三分之一會有過敏體質

父母兩人都有過敏體質則小孩有60%的機率

2.環境因素

 

舉例來說,塵蹣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以動物(包括人類)的皮屑及毛髮為食物,因此家中容易積灰塵的地方其塵蹣量亦高。當病童確定對塵蹣過敏時,應當確實清潔家中環境,絨毛玩具、地毯、布窗簾皆應盡量避免。

一般而言,食物方面的過敏較易引起皮膚的症狀。若父母親皆是過敏疾病患者,小朋友出生後應該延遲食用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如花生、蛋白、堅果類食物、蚌殼類、海鮮等,或是使用水解嬰兒配方奶粉。另外,也應該避免非過敏原刺激物。

 

 

五、過敏原的種類

1.吸入性過敏原:存在於空氣中,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

如:塵璊、蟑螂、黴菌、動物毛皮、花粉、空氣污染(油煙、煙霧、香水、噴霧劑、粉狀產品)

2.食入性過敏原:隨著食物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

如:牛奶、蛋白、海鮮、花生、食品添加物

3.藥物性過敏原:由注射或口服藥物所引起。例如:PCN、Aspirin、NSAID

4.接觸性過敏原:由皮膚接觸所引起。例如:清潔劑、化妝品

 

 

六、如何檢測新生兒是否具過敏體質?

3~5個寶寶就有一位是過敏兒,檢測家族過敏指數FAS(Family Allergy Score),可知寶寶是否有遺傳到過敏體質,而新生兒臍帶血IgE、血清檢查可得知孩子對何種物質過敏,藉此預防寶寶過敏的機率可高達80%。

家族過敏指數FAS內容如下:

1.呼吸系統氣喘:呼吸困難、咻咻呼吸聲(喘鳴聲)、胸悶、慢性咳嗽。

2.過敏性鼻炎:早晨不斷打噴嚏、流鼻水、鼻癢、鼻塞。

3.眼睛:過敏性結膜炎(眨眼、紅眼、眼睛癢、灼熱感、黑眼圈)

4.腸胃系統:因食物引起噁心、噁吐、腹瀉、腹痛、腸絞痛。

5.皮膚:異位性溼疹(似紅色小丘疹,好發於臉頰、耳後、頭皮、頸部、四肢關節)、蕁麻疹(身體任何部位)。

 

 

七、過敏症狀:

(一)過敏性鼻炎:常發生於幼兒期至學齡期,其典型症狀:

1.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張口呼吸

2.睡覺時,會發出呼嚕的聲音

3.在日常生活中,因為鼻子、眼睛發癢,不時用手摩擦抓鼻、揉眼睛

4.幼兒時期,容易因為過敏性鼻炎而併發耳部的中耳炎

(二)過敏性皮膚炎:特徵為皮膚發癢、臉部或身體紅腫發炎、脫屑,有時會滲出分泌物,患部治癒後容易復發。

1.1~3個月嬰兒的濕疹,主要在臉部及頭部,甚至延伸到耳垂及頸部,並且從臉頰開始擴散,最後長到整個臉部。

2.寶寶會顯出食慾精神不振、煩躁不安、睡眠不佳等現象,而且因為很癢,寶寶會不自主的抓臉、愈抓愈癢,而形成厚厚的硬皮。

(三)氣喘

4.對家屬進行衛教使他們瞭解過敏氣喘病的發炎本質及嬰幼兒氣喘發作時容易造成呼吸衰竭的嚴重危險性。

5.找出其環境中有害的過敏原儘量避免。

6.早期適當地使用抗過敏性發炎藥物(尤其是吸入性類固醇)治療。必要時,投與支氣管擴張劑。

 

 

八、藥物治療:

若小朋友產生過敏症狀,如喘鳴、咳嗽、鼻塞等,這時身體器官已有發炎情形,就必須根據侵犯部位投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治療藥物大約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症狀解除的藥物(如氣管舒張劑、抗組織胺),另一類是抗發炎藥物(如類固醇、發炎激素阻斷劑)。

何時需使用那類的藥物?何時需合併使用?要使用多久?就必須依靠過敏氣喘專科醫師的評估。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有時需長期使用藥物,幸運的是目前藥物的研發相當進步,皆朝著方便使用及減低藥物副作用的目標努力。

以氣喘病患使用最多的類固醇為例,已經被設計成局部作用的噴劑或吸劑,如此除了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氣管黏膜外,更可降低全身的副作用而適合長期使用。

國外大規模長期的追蹤顯示連續使用類固醇吸劑一至兩年亦不會對兒童身長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假如懷疑小朋友有過敏症狀時,應當尋求正規專科醫師的協助。有了正確的診斷及適時的藥物治療當可避免即時的危險及併發症的產生。

 

 

九、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範過敏原

        小朋友的過敏疾病會不會痊癒?這是父母親非常關切的問題。其實若平時多注重環境的清潔,減少暴露於刺激因子,一旦疾病產生能即早就醫治療,規則使用藥物並與醫護人員配合,那麼,器官的損害將可降到最低。

就氣喘小朋友來講,約百分之八十以上病童在青春期過後氣喘即不再發作,預後可以說是相當不錯。

 日常生活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

1.環境控制

2.避免接觸過敏原和刺激物

3.飲食上儘量避免油炸食物:因為實驗發現長期以油炸食品餵食老鼠後,老鼠體內分泌過敏激素的細胞會大量增加。

4.適度的運動:可加強體能增進肺活量。

*但是有呼吸道過敏的兒童,應避免於乾冷的環境下從事劇烈運動。

*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則避免在加了大量消毒藥水的游泳池內游泳。

*運動前的暖身運動是必要的,有時候甚至需要一些簡單的藥物(如氣管舒張劑)幫忙,以確保不會因為運動而誘發或加重過敏症狀。

 

坊間一些號稱具神奇療效的健康食品,因成份不明亦缺乏實際臨床評估,所以,以醫師的立場是不建議使用。其實過敏疾病並不可怕,如果你能了解它,面對它,就可輕鬆的避開它。

 

       

 

minding碎碎唸…

 

之前一直有小兒科醫師懷疑織卉是過敏症狀,但是一直沒人要我帶她去找過敏科的醫師,也沒人跟我說這是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只有一個醫師跟我說,要檢測過敏體質,要一歲半以上才驗的出來。所以我還在熬

 

不過看了這些文章,就覺得還是盡早找過敏科的醫師看看才好,或許我一家4口都要看呢!

澄爸一直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的問題。

我也是這幾年因為環境空氣差,所以也過敏性鼻炎了。

明澄跟織卉也有過敏性鼻炎的樣子。

若能完全解決過敏問題,該有多好!

 

資料整理:minding

資料來源:

 

小兒科廖季馨 醫師 http://www.dadupo.com.tw/new/new-3/link-8.htm

台大兒科楊曜旭 醫師 http://ntuh.mc.ntu.edu.tw/Ped/INDEX-HE.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