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個10歲腦傷的孩子,被車撞到,半年前開始,四肢無力,在家大都臥床。

孩子的情況不糟,說什麼都懂,雖然只能靠肢體表達想法,但是依我們的專業看來,身體的活動能力有很大的復原空間。

可是
…….家人的問題比較大。
父親對於復健醫療是完全陌生的,以前連聽都沒聽過。媽媽離家了。不過有請外傭照顧。

爸爸現在會帶來孩子復健,最主要是友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復健對孩子的重要。

…….勉強帶來看看。

一次來的時候,依慣例我會教導一些居家注意事項與照顧方式,希望提高家屬居家運動配合度,才能讓孩子肢體動作的復原進度較快速。

順便提醒他復健越早做,越有利於動作恢復的正確觀念。

結果,果不期然,在嘉義縣,很多人重男輕女的觀念非常強,所以對於女性治療師的話,總是存疑,對於男治療師的話,就完全相信。這位家長也是。

所以,在復健工作上,即使我們的專業不輸給男性,復健療效的進展,往往因為病人或家屬的不信任因素而大打折扣。

再者,在治療中,孩子雖然努力忍痛復健,完全配合治療師的指導,

可是家長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也不主動承認他是孩子的爸爸,

孩子復健的情況是好是壞,不是走掉不看,就是站老遠的,像是不敢承認孩子跟他有關係一樣,

只有孩子表現好時,才靠過來一點…….

我們提供居家衛教觀念時,又一副怎麼有這種事,或給他時間就會好,做這些都沒用……,真的讓人看了寒心,又替那孩子覺得擔心與不值。

孩子肢體已經因為半年沒動,開始出現變形的初期症狀了說。

復健的療效,與病人的或家屬的合作度、想進步的意願,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是小病童,家屬對孩子病情的接納與參與的主動性,會增加孩子在家自行活動的意願,隨時隨地願意帶領孩子正確的活動方式,幫助增加動作學習的時間,孩子自然會愉悅的活動,會進步得更快更好。

這樣,治療師也能快一點指導更困難的活動,來增加進步的空間。

**
復健,就是幫病人跟時間賽跑,治療師拉著病患的那雙手,能幫助他在這一段難走的人生路上學會如何更快、更有技巧、能獨立的前行…….

但也需要被拉的人認真的提起腳步,才跑的快啊!**

真想一棒打醒這種家長!

我身為治療師,如果不是為孩子好,說這麼多幹嘛?

說難聽一點,孩子是你的又不是我的,如果我沒醫德的話,孩子來我隨便做做,你也不知道啊!真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